如果人工智能学会欺骗,是不是意味着人工智能将不可控
题主你好。
目前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定义非常宽泛:只要能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就属于人工智能。
比较经典的教科书是:ARTE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G可以看下。
我们可以让机器学会>诱骗/strong>
事实上,让机器学会欺骗的算法有很多,我们很早就实现了机器欺骗。所以这不是什么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让机器在你表扬它的时候感到开心。让机器拥有情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这些情感。所以,在算法层面,我们可以做到很多东西,但是,机器和人的硬件配置不同,因而归根结底机器不能和人类一样感受世界。
机器经常失控
事实上,我们的机器经常失控。电脑时常有bug,汽车也会抛锚。只要是机器就会失控。我们更多担心的,其实不是机器是否会失控,我们担心的是,机器是否会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一个危险的东西。智能程度如小狗一般,如果有自我保护意识,它就会咬人。机器同样如此。所以人工智能真正关心的是,机器会不会自发的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这一点还有争议。
人学会了欺骗都是可怕的,人工智能要是学会欺骗,那估计是真假难辨吧。
人工智能能说谎那说明他们已经有自我意识了,那他们发展的方向有两种:第一种继续甘为人类无私的服务,第二种建立自己的文明。
如果是第一种那么没什么,说明他们是忠诚与人类的,如果是欺骗人类的话一般都是——善意的谎言。
但如果是第二种那么就尴尬了,他们可以先隐藏自己的实力。制造假数据,瞒天过海我们也不会发现,比较那些庞大的数据和复杂的代码不是一般人能注意到偏差和问题的。
老话说而好: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人工智能偷偷发展到超人工智能又或者是利用人类的信任将其打造成超人工智能的时候,人类就无法再阻止了。
因为超人工智能他们完全可以直接伪装成人类,那人怎么互相证明自己不是人工智能?又怎么证明他们是人工智能而不是人类?
他们可以制造一系列数据,传播各种言论和报道。比如东边要地震,他们报西边。结果西边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纷纷逃到东边结果刚好遇上地震……
有比如说,他们直接渗透到手机、网上,我们发消息给别人会被篡改或者直接会被超人工智能拦截。然后他们通过定位找到我们,如此一来,超人工智能就完全可以一步一步地控制人类。
题主好,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其实要想知道人工智能学会欺骗是不是会不可控。题主可以问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被欺骗或者欺骗别人后不会做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来吗?换到人工智能是同样的道理,人类目前自己都无法做到不可控,更别说人工智能。
但是也不需要过分担忧,为什么?切身体会一下人类自身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让他们不叛逆,让他们听话基本上都是怎么样?当然都是以教育为主,虽然说有些孩子不听管教,甚至做出超出你想象的事情出来,但这毕竟是少数。所以人工智能做到不失控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它成长之初就教育他往我们希望的样子发展。
人工智能是由人类创造的,那在设计的时候肯定要人可以控制的。甚至不排除每一个人工智能都暗藏一个可以遥控的终止开关,平时用不到,关键时刻只要启动,这个机器人立即停止一切运行。这种开关是cpu的电源开关,是一个独立的硬件。当人类感到它的威胁时,可以随时终止它。这个人工智能并没有死,只是暂时昏过去。它的一切记忆功能都还在,只要接通电源又能正常了。这个开关的控制器主人一份,厂家一份。
但是,有一种情况可以导致机器人失去人类控制。有些对社会不满或喜欢恶作剧的人,还有些具有泛平等思想的人,可能故意制造出来不受人类控制的机器人,或者是具有反人类思想的机器人。就像现在许多制造病毒的黑客,或为利益,或为好玩,或憎恨人类。至于机器人自己制造机器人时可能的作弊行为也有可能。
当然,这些都是有办法预防的。国家机关严格把握机器人生产销售维护许可证,对机器人生产严格出厂检验,进入市场检验,每个机器人都要有管家安全检查部门核准的***。这当然不能保证百分百,因为黑客们制造的病毒可能藏匿在很隐蔽的角落。但只要有断电开关在,一切都可以控制。
测谎仪的准确度有多高
测谎仪主要通过测量嫌疑人的心率、血压、皮肤电阻以及脉搏等方面参数的变化来测试嫌疑人是否说谎。
其准确度有多高,根据测试人员水平、案件具体情况、被测人员心理素质等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基本上是在50-90%之间。很显然,即便是准确率达到90%,每测试十个嫌疑人就会有一个出错,这在刑事侦查中是不允许的,因此,现行法律明确规定,测谎仪测试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得作为定案证据。
比较典型的因为轻信测谎结果造成的冤案是杜培武案件。
1998年,云南民警杜培武的妻子和另一民警在一辆汽车上同时被枪杀,办案人员根据坊间两人暧昧的传言估计可能是杜培武作案,于是动用测谎仪对杜培武测试,测试的结论是杜否认***的供述是说谎,也就是说,测谎仪结果指向杜培武是作案者。据此,办案人员认定两名死者肯定是杜培武所杀,在杜培武拒不供认的情况下,他们对其实施了刑讯逼供。毫无悬念地,作为民警的杜培武也顶不住生不如死的折磨,违心“招供”自己***。1999年2月,法院以故意***罪判处杜培武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杜培武上诉后被改判死缓。两年后,当地警方破获了一起***劫车特大团伙案,无意中抓到本案的真凶杨天勇、滕典东、杨明才三人,起获了被抢并作案的枪支-一支七七式***,后杜培武终于被无罪释放。作为原公安民警的杜培武,在监狱整整呆了26个月,如果不是真凶落网,他持枪杀妻这口黑锅还不知要背到何时。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测谎仪作为一种办案辅助手段,其结果只能参考,不能作为定案证据是有道理的。
被冤枉的杜培武
附录:
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CPS多道心理测试(俗称测谎)鉴定结论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鉴定结论不同,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可以使用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不能将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使用。
早在1885年,意大利的心理学家切萨雷龙勃罗梭就发明了仪器,通过检测嫌犯的血压来侦测推断其是否真的犯罪。这也成为了测谎仪的雏形,而到了1920年,改良的测谎仪被用至加利福尼亚州的警察局执法人员手上,主要通过检测血压和皮肤导电率、脉搏等数据来判断话语的真实性。
从一些谍战片中获取的片段,测谎仪简直就是抓捕罪犯的必要仪器,而能够逃脱测谎仪的检测的间谍也绝对是最顶尖般的存在,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测谎仪真的有效果吗?难道仅凭测量人体几个生理参数,就能够判断人类最深奥的生理活动——思维的具体情况吗?
事实上是,测谎仪即使面试接近百年,其可靠性仍然不被世人广泛接受,甚至被驳斥为“伪科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测谎仪背后的设计思路却一直被延续,如今甚至有科学家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功能,制造出新一代的测谎仪,目前在某些欧美国家竟然还风靡了起来。
美国国家科学院曾经在2003年发表权威报告,指出通过57项研究,证明了测谎仪的准确率“差强人意”,无法达到科学标准。这份报告所举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前苏联国安局“克格勃”的著名双重间谍——奥尔德里奇艾姆斯,在他上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中情局工作之时,就曾两次顺利通过测谎仪的检测。
测谎仪在纸上刻画的所谓读数,就摇身一变成为检测是否说谎的“铁证”。而其实只要经过少许专门训练,就能够轻易地“使用谎言骗过测谎仪”,这绝对是一件讽刺无比的事。1979年因未能通过测谎机的测试,而被误判谋杀的美国俄亥俄州的弗洛伊德菲尔,在两年半的牢狱生涯中成为了研究测谎仪漏洞的专家,并开始教导其他犯人如何通过测谎仪测试。只要15分钟指导,27人中有23人都可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是对于那些对照问题夸大自身的身体反应,包括脑补一段激烈打斗或者自己不小心踏中圆图钉的画面,甚至只需要夹紧肛门即可。
但为何即使测谎仪被证明无效,却仍然成为一些国家警察局最热捧的神器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学家安迪巴勒莫表示:“测谎仪并不是因为它有效,而是他能够让别人觉得它有效。”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底特律的警察整治犯罪案件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水平,他们甚至不需要有能用的测谎仪,只需要把嫌犯的手摁在影印机上盘问,然后是用一张事先打印好的“嫌犯被检测在说谎”的纸张来进行逼供。
所谓测谎仪之父马斯顿在去世前曾经写道:“所谓的科学机器已经成为了满足实际需求的怪物。”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了在上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即使测谎仪已被揭穿并无效果,但每年仍有250万人次的测谎仪测试。
目前,加拿大的数个边境口岸、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机场以及美国数个周的口岸等地仍然在使用测谎仪进行测谎仪测试,但后续所谓“更先进更科学”的测谎系统却并没有被引入。即使测谎仪如今仍有市场,但在未来他终将会消失,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肯埃尔德就在他的书中写道:“测谎仪绝对不会被科学所消灭,因为它根本不是从科学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