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如何检查避免漏诊肺癌
据统计,在我国超过70%的肺癌病人被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其最重要原因是对肺癌发病原因多样性、临床表现复杂性认识不足。究其误诊漏诊原因有:
1肺癌起病隐匿,扑朔离迷
大多数肺癌患者早期症状轻微,咳嗽,多为干咳,继发感染时可伴少量痰,部分患者可伴胸痛、咯血、气喘等,往往首先考虑呼吸道一般疾病,以及止咳对症治疗而了之。
2影像学表现不>典范/span>
由于肺癌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在X线胸片表现方面很相似,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肺炎、肺结核在胸片上都表现为肺部弥漫性斑片状或结节状阴影,因此肺癌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等。
3肺癌肺外表现多样化
部分肺癌患者首诊时症状不明显,因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肌肉等而表现为副肿瘤综合征。肺癌胸外转移常转移至脑,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异常等。肺癌胸外转移也可转移至骨骼,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还可转移至腹部和浅表淋巴结。
4被合并疾病症状所>掩饰/span>
有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结核是肺癌的危险因素。一方面,这部分患者多有吸烟史,而吸烟既是COPD、肺结核的促发因素,又是肺癌的确切病因。同时,肺部的慢性炎症,组织细胞在增生修复的过程中,易恶变形成肿瘤。因此,当既往有COPD、肺结核病史的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原有症状、体征加重时,临床医生应警惕新发肺癌的可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5对肺癌的高危人群缺乏>鉴戒/span>
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大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到了75岁~80岁时达到最高峰。40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平时抽烟每天达一包以上,烟龄超过20年的人,患肺癌的危险愈大。经常接触煤烟或油烟者,煤气、沥青、炼焦工人,体内外接受过量放射线照射者,职业上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等的人,肺癌发病率要比一般人群高。
如何肺部检查避免漏诊肺癌?最重要的就是体检选择对的方式,目前很多地方单位肺部体检还是用的胸片,但是胸片漏诊率相当高,对于1厘米以内的磨玻璃结节,胸片漏诊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一些实体结节有时候会隐藏在心脏影后面的结节,会被漏诊,有些结节胸片中和肋骨重叠也会漏诊,胸部CT扫描会避免这个问题,因为他是分层扫描的。
之前文章中就拿拿切西瓜举个例子说明胸片和CT的区别:胸片就像透视看西瓜,数里面的西瓜子,因为透视是一个平面,前后的西瓜子可能重叠在一起,所以不能完全数清里面有多少西瓜子。CT就像把西瓜切成1mm一片的,然后每片检查,这个样肯定能数清楚里面总共有多少西瓜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过去多年肺部体检没有发现问题,结果后面突然被查出晚期肿瘤。
但是CT肺部筛查也不是万能的
比如,中央型的小细胞肺癌、鳞癌,目前胸部CT筛查作用就很有效,因为这些肿瘤这些肿瘤主要起源于中央气管壁,早期起源时CT不容易发现。
此外,有极少数不典型的肺部结节容易误诊,比如上次@影像科豪大夫 给大家介绍的一例2mm微小结节的小细胞肺癌。当然这是临床上很少见的情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主要还是靠小心谨慎。即使是考虑良性概率非常大的微小结节,还是要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间隔来复查。
当然,还有些CT特征性很不明显的,临床拿不准的,还可以通过磁导航气管镜活检明确。
欢迎关注@医疗科普徐医生
如何检查避免漏诊肺癌?绝对避免是不可能的,目前油有任何一种检查手段可以保证百分百能检出所有早期的肺癌,除非你频率地过度检查,那这个代价太大了,它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你可能的获益(即所谓的避免漏诊肺癌),比如,你一个月一次频率做CT甚至PET-CT,这完全是不必要的,但如果你不计代价,是能最大程度上不让肺结节有漏检的机会(也仍然不是百分百)。所以,大家对医学要有个客观的辩证的理解和认识,不要总是强求百分之百,总是这样的话,就只能导致过度检查,而由此也会带来其他伤害,同样是得不偿失的。
如何尽量减少漏检肺癌,这个倒是可以说的。如果你是一个健康人,是为了筛查肺癌,要评估你的风险,如果属于肺癌高危人群,那就一年做一次肺部低剂量CT(普通CT也行,只是辐射稍大一些)。如果不属于高危人群,则不建议做,当然你担心,就是想做一次,也是可以的,但如查正常,也不必要每年做一次。不过,要注意的是,拍胸片,也就是一般的X线胸片,是不行的,很容易漏查小结节,如果胸片都查出来的,那这个肿瘤不小了。所以,肺癌筛查不能靠胸片,得做肺CT。当然,肺CT发现的结节,视情况,可以继续随访复查,或进一步做PET-CT,或活检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