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有多少外包人员?没有前途吗
感谢邀请!
我从2007年到2013年一直做电信装维,个人认为这个工作并不是很好。
如果你有关系,能成为有编制人员,这工作会很不错。如果无编制,那需要签电信代维单位(或三产单位)合同,成为劳务派遣。这样基本工资不高,活比较累,且基本无升职可能。
我在电信工作七年,基本年年考评在全市前三名,每年都会有所谓的消息说有提升机会,但到我丧失信心,辞职时候,仍是普通装维,最高月薪才拿到4200(含过节费了)。但我自己根据岗位考核计算的,即便无过节费,我也应该拿到4800以上(因当时我负责3600用户的区域,而当时人员平均负责才1600用户,连续七年无有效投诉,故障率控制在不到千分之一,所有工单时效控制在一等),所以,如果有好的工作,别干这个了。
电信外包业务目前全国各地很普及的。
电信的维修、安装及上门服务等业务基本上已外包出去,而且外包都是按片区形式承包给个人。外包人员算上人数具体占电信总人数50%以上。
其实业务外包有其有利一面,能调动承包者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多劳多得。而且责任利益划分明确。电信可以通过使用者的反馈对承包人适当考评,更有利于业务整体推动开展。
不足一面是外包工作业务规范有待提升,一些服务跟进不到位。
发展前景:因为业务已经普及,而且电信对价格利润卡位很死,已很难转到大钱,赚点辛苦钱,是可以的。这也是技术性业务,如果你在其岗,那么就好好经营下去,做你所长。因为其他行业都并不是你想得那么有钱赚,都在辛苦过日。
人在职场相互帮,请关注我,18年工作经验的HR总监,为你解答职场困惑。谢谢!
1、电信有多少外包人员?具体人数或比例,真的是很难回答的。但是外包岗位主要是临时性的、辅助性的非主营业务的岗位,,从而减少企业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而企业自身只需要用人以及集中精力进行业务管理。
2、虽然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职能都可以实现劳务外包,但是并不是所有职能都适合岗位外包,一般企业劳务外包出去的岗位都是一些非核心岗位才会外包出去。具体到电信公司主要是客服人员、保洁人员等。这些岗位是否有前途,不可一言以蔽之。个人工作发展是否有前途,不仅与工作岗位有关系,更与个人的工作能力、技能和工作经验有非常大的关系,再者一个人也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个岗位,或在一个公司工作,面对今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变数。
3、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在从事外包的工作,每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靠自己的奋斗,不是工作岗位决定的。因此从事外包工作的人员也可以有非常美好的前途。
若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及点赞、转发。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和支持!谢谢!若对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见或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欢迎沟通交流!再次感谢!
1.首先明确一下外包,电信是把一部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再由第三方公司招聘人员来干这部分业务。 所以说,外包人员不可能成为正式电信员工。
2.不过电信有派遣制和C类员工,这类员工也是由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招聘或为自主招聘,这两类员工有可能转为正式员工(A B类),但机会很少。
3. 但是现在电信进行改革,很多正式员工进行了下沉支局,成了外包,但这类外包是把一个区域所有的电信业务外包给员工。 虽然说这类员工成了外包,但是他们的除了少了部分福利待遇,其他的基本工资保险等都仍是由电信缴纳,只有绩效就是靠自己了。
谢邀!电信外包主要是上门安装及维修业务外包,我们这边各小区此业务都承包给个人了,有时业务忙时他们之间会互相帮忙。我觉得如果是电信公司正式员工有基本保底工资和社保,且工作时间弹性当然不错。如果是临时工性质的派遣工,电信公司有些待遇及福利享受不到就不理想。有合适的单位或岗位则应毫不犹豫跳槽,另图发展。
深圳春风隧道工程“春风号”盾构机始发, 你怎么看
春风隧道工程西起滨河大道上步立交东侧,与滨河大道对接,东至新秀立交南侧,与沿河南路对接,全长约5.08千米,其中隧道长约4.82千米。双向四车道,采用单洞双层形式,其中盾构隧道长3603米,设计时速60千米/时。
建设过程中,运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基于激光扫描和lnSAR遥感的地质沉降监测、AI人工智能识别、动态风险评估、三维GIS一张图、原材料溯源管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创新手段,为深圳交通工程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做出了重要探索。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春风路高架+春风隧道”走廊,打通春风路段内交通瓶颈,有效解决春风路高架交通拥堵问题,极大改善“南环”快速系统的交通运行效率,能够有效缓解罗湖南部区域交通拥堵问题。
云城市+5G,深圳人的效率会迈向第一吗
■拥抱“云+AI”,打造智慧>都会/p>
近年来深圳大力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示范应用和有机融合。日前,从华为公司与罗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圳·选择不凡 华为云城市峰会2019”上获悉,深圳云计算产业规模超过了800亿元,相关企业约700家。
据介绍,如果把全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比作一条新的赛道,那么“云”将成为起飞的跑道,5G和AI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深圳人都是讲究效率的,速度也是深圳的城市魅力。深圳拥有两千多万的人口,但是并不因为人口多影响而显得臃肿,整个城市每天都在快速运行。通过云计算,深圳人每天都生活活在“云端”,每天都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不管是出行、租住房、医疗、办理各种业务等等,总之,覆盖深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快人一步,仿佛一个高智商的机器人。
未来,深圳将建设一流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推动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让城市运行更智能、管理更精细、服务更便捷。
■继深圳速度后,又迎来深圳智慧!
小编原来很怕坐公交车的,也一直都是地铁出行。但是,今年深圳的交通打消了不少人对坐公交的恐惧心。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阿里云等单位共同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发布了基于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排名的2018年度中国堵城排行榜。
据深圳交警3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2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339.22万辆。而深圳面积不到1998平方公里,仅北京的八分之一,广州的四分之一。目前,深圳道路车辆密度已突破300辆/公里,居全国之首,超过了国际上270辆/公里的警戒值。
这两个数据都显示了深圳交通速度很牛!堵城排行榜中,你会发现,你的手指要滑动几下才能看到深圳,因为,深圳没进前十!排在了第十五,这就厉害了,北上广三大一线纷纷进前十,四大一线中唯独深圳没进前十。深圳车辆密度全国第一,依然没成为“堵城”,北京这么大的面积却是堵城排行榜NO1。
此外,深圳人每天乘车扫码都很快。在开通二维码乘车之初,也有一些诟病,深圳通将二维码的系统整体搬上了华为云后,做到了公交扫码0.3秒的“深圳速度”。
以上这些都是拥抱云技术带来的成功,智慧出行只是深圳智慧很小的一方面,未来,深圳的云计算产业规模更大,更高端化,市民享受的便利将会更多。同时,也能推动深圳其他产业的智慧化、数字化发展,从而带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也会带动和衍生一些产业发展,届时,深圳的产业将是“智造业”。
■深圳最智慧园区建设,云谷先行
2018年,《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方案提出坚持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建设原则,强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到2020年,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6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更加加速智慧城市的建设。从《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到云城市峰会,深圳的智慧将更上一层楼。
天安云谷,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装备、机器人等智能产业的大型产城综合体,也是国内首个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规划的聚焦于创造“企业与人才关联、共享”的智慧园区,早已在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
天安云谷拥有深圳首个云平台、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湾区驿站创新超体”、垂直融合孵化器“堆栈”,以及全国首个政企共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已然成为深圳智慧园区建设的范本。